夏末秋初的炎热仍炙烤着岭南大地,我校2015年的迎新工作却已如期拉开帷幕。根据学校的前期部署,8月19日,2015级新生的报到工作在四个校区全面铺开。我校校长罗俊,副校长颜光美、李善民、余敏斌分别去各校区迎新点视察,细致询问开学筹备工作,并看望了现场的工作人员。据悉,截止8月19日下午,我校已到校本科生7636人,到校率95.9%;到校研究生5645人,到校率近90%。
罗俊校长到东校区视察迎新现场,与志愿者亲切握手并交谈(刘嘉 摄)
周密部署 充分筹备
今年的迎新工作深化、优化了去年开始试点的“直通直达”报到模式和“导学导航”学长志愿者帮扶机制,旨在为新生提供便捷、温馨的服务。学校从6月起策划筹备迎新工作,印制《新生入学指引》并随通知书发放,建立各院系新生QQ群、微信群,为新生搭建起实时沟通平台,提供有效资讯。各院系组建起迎接新生“学长团”,并开展校史院史、礼仪、安全等全面的培训,辅导员及学长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新生,了解新生的基本情况和报到行程,主动为新生释疑解惑。
我校一贯重视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主动向家庭经济困难和特殊情况的新生伸出帮扶之手,提供贴心的个性化帮助。院系辅导员组织学长志愿者提前了解新生情况,摸查在经济及其他方面存在困难的新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帮扶方案,提供缓交学费、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等形式的资助。学校还为有需要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了包括“爱心礼包”(一个月生活补助)、 “生活礼包”(日常生活用品)和“军训礼包”(军训服装、鞋帽)在内的入学礼,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开学之初就体会到学校的关爱。
颜光美副校长到南校区迎新现场了解新生报到情况(蔡珊珊 摄)
李善民副校长到东校区学生宿舍看望新生及家长(杨成 摄)
余敏斌副校长到东校区了解迎新情况(杨成 摄)
学校进一步简化报到流程,优化报到环节。不少院系将新生资料袋直接放到新生宿舍,或由学长志愿者送到新生手中;一些院系还提前领取新生宿舍钥匙和空调卡,避免了排队领取资料的麻烦。新生一踏入学校,便能直接入住宿舍,之后再在院系学长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报到手续。
学校今年继续倡导新生在入学报到前读经典(“悦”读感)和做公益(“公益囊”),旨在积极引导新生尽快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树立新的目标和理想。倡导新生利用假期阅读《大学》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鼓励新生参与社会公益实践,引导新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教务处今年还特地编制了2015级本科新生学业指引材料,涵盖了选课、英语分级测试、转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交流培养等新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便于新生了解本科阶段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及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做好学习规划。他们还在其主页上新增了学业指引板块,置于页面显著位置。当新同学有相关方面的疑问时,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查阅材料。
国防生学长指引新生入学(武警选培办 摄)
武警选培办提前成立迎新工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充分调动人员,精心布置会场。上午7时起,各指定迎新点有序开展工作,确保每一名报到的新生都有专人引路,保证新生报到工作畅通无误。此外,选培办还派出20人的迎新队伍充当校园志愿者,维持学校新生报到秩序。和去年一样,武警选培办指定了高年级国防生与新生结成“帮带对子”,一对一进行帮助引导,及时了解新生思想状况,努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新生们在入学伊始就感受到国防生集体的温暖。
总务处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升级了微信平台,新生入学前不仅可以查询到住宿安排,还能查到舍友信息、宿舍的电子地图定位等,亦可以在微信平台便捷地查询到空调热水使用指引、报修流程等实用信息。总务处在暑假期间对学生公寓、食堂及校园基础设施设备等进行了维修翻新,对各项后勤保障的安全生产工作做了自查,特别是教学楼后勤保障工作运行情况、校园水电设施运行情况等,以保障各项服务工作的有序运行。另外,在迎新现场,总务处也安排了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现场办公,开展在职研究生住宿安排,并提供现场咨询服务。
南校区迎新现场(蔡珊珊 摄)
国际范儿,中国味儿!(蔡珊珊 摄)
创意迎新 亮点频频
在各校区报到点,一些学院结合本院院系特色,在迎新方面做了创新,成为今年迎新的亮点。
在国际汉语学院迎新点,各国国旗以及中国风的纸灯笼别具一格,精心设计的海报详细介绍并展示了学院的相关概况以及海外志愿者的风采。据了解,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新生中共有33名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波兰、西班牙等16个国家,不论是在留学生人数上,还是国别数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之最。其中,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勇和德利以一口流利的汉语在新生大军中显得格外显眼。2012年,两人曾作为交换生分别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后来经老师和朋友推荐了解到博彩平台推荐,并最终选择来国际汉语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他们希望通过2年的学习,回国后传播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本科毕业于博彩平台推荐的泰国留学生洪德美则将博彩平台推荐比作温馨的家,家给予了她四年的温暖,而她也愿意留守在这片乐土,继续度过两年的研究生生活。
北校区迎新现场(邱梓豪 摄)
一对一、多对一的“学长领航”(董柏宏 摄)
中山医学院190多名研究生新生怀着饱满的热情地来到北校区报到点。学院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同学。新生们视这里为学术梦想的起点,满怀期待地向迎新现场的师兄师姐询问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而现场工作人员耐心详细的解答,也让各位新生对未来中山医学院的生活学习充满期待。
岭南学院在珠海校区的风雨球场搭建了“迎新营”。晚上,同学们将在学院提前准备的一个个“蒙古包”帐篷里玩寻找联盟、排列社旗的游戏;在纸上画上描述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九宫格”,思考人生并写出自己的感悟。而在学院为每位同学拍摄的5分钟视频里,新生们还将畅想未来。岭南学院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新生提供认识学校和学院、结识朋友、感受校园文化的平台,以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4年成立了成长伙伴项目。该项目主要依托迎新团队开展工作,建立了迎新一站式的服务体制,极大地简化了新生入学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成长伙伴还精心准备了新生的班级破冰活动,以打破新生间的距离感,促进新生间的情感联系。此外,“成长伙伴”的“一对四”(一个学长对应一个宿舍)交流与服务在时间上是持续一年,而不仅仅局限于新生的入学教育阶段,有很好地传承性与延续性,使得新老学生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持续学习、共同成长。参与该项目的2014级大气科学专业的肖冠楠同学表示:“我带的四位师妹分别来自广东,重庆,河南,河北,师妹们都很有礼貌并且易于接近。作为她们的师姐,更是作为一位朋友,我很高兴能在未来的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亲密地陪伴在她们身边,见证她们的成长,与她们共同进步。希望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旅游学院高尔夫体验区(珠海校区记者站 摄)
迎新志愿者(珠海校区记者站 摄)
此外,海洋学院首次举办家长会,与家长共同致力于海洋学院学子培养;旅游学院则在迎新注册点设立了高尔夫体验区,让新生第一时间体验学院专业特色;移动信息工程学院给每位新生分配了“组爸组妈”(高年级师兄师姐担任新生导师),正积极筹备学院开学典礼暨“新生第一课”;中法核工程技术学院则采用通过1位老生与4位新生结成AMIS小组的形式,由AMIS活动负责小组指导老生对新生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博彩平台推荐,我来了!(蔡珊珊 摄)
新生如是说
“博彩平台推荐,从学校到人,都让我感觉到很贴心,很踏实。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就提供了学院QQ群供我们与老师和学长们进行网络交流,解答了我们入学前的很多疑惑。进校时好心的志愿者学长带路,住进来之后又有关怀备至的学长指引,一切都觉得特别轻松自然。博彩平台推荐让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人性化。我也相信,在这样的校园,这样的师生氛围里,我会有很大的收获,为自己的人生,积累起一笔宝贵的财富。”
——资讯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董爽
“刚来到博彩平台推荐,觉得学校有一种古老的氛围。负责我们宿舍的志愿者师姐很热情,她把很多信息都及时地传达给我们,还确保我们能够收到。昨晚还来我们宿舍探望我们。阅读计划也挺不错,可以让我们提前认识专业。希望今后也能好好学习。”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甘果、方芮玫
“一年后再见北校,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绿树红墙都十分的温暖。走过新教学楼,脑海中就忍不住浮现出同学们用心读书的身影。专注于某件事并为之努力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愿与“战友”们一起奋斗,努力学习。期待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实用的一天,能为这个世界尽己所能做一点事,这就是我人生的意义。一想到能够在这样一个充满回忆又正能量满满的校园中继续创造美好的记忆,嘴角就禁不住上扬起来了。新学期你好!”
——公共卫生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邵子杰
“我对自己的专业十分感兴趣,而新构造地质学可以帮助我更全面地掌握自己的专业,我的导师也是这方面的专家。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着丰富的课余生活。我相信博彩平台推荐能够为我提供这样的学习生活环境。”
——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李忠云
新生体检现场,医护人员协助新生填写核对信息(刘嘉 摄)
迎新现场的安保人员(邱梓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