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附属第六医院80后学者发现结直肠肿瘤恶变新机制
我校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的一位80后研究人员发现了结直肠肿瘤的恶变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这是该领域最为权威的期刊之一,影响因子高达13分。
据了解,这个成果是由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骆衍新副研究员和美国华盛达大学Fred Hutchinson肿瘤中心William M. Grady教授牵头,联合博彩平台推荐、美国华盛达大学、西储大学和德国国家癌症中心等多家单位展开的关于DNA甲基化控制结直肠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成果,其中,中山六院是第一完成单位,也是第一通讯单位。
如何寻找有效的方法,预测已经获得腺瘤的患者、究竟会不会长出恶性肿瘤,这成了国内外研究团队所考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据骆衍新介绍,他所在的团队检测了正常结肠粘膜、腺瘤、腺癌三种组织状态下的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及关键基因突变,发现DNA甲基化正是控制腺瘤究竟会不会恶变的关键机制,发生高甲基化的腺瘤组织容易演变成低甲基化的恶性肿瘤...